top of page

這個時代的焦慮


還在我中小學的時期,課本可傳媒弘揚的是香港舉世聞名的Make in Hong Kong、轉口貿易、中港物流、購物天堂這些以實體經濟為重心的繁榮景象,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天天高歌「龍的傳人」和「東方之珠」。


曾經,香港人只要一技旁身,安居樂業,在輕工業興旺的年代,一個工人家庭,不需要什麼學歷,只靠勤奮工作,就可以買房供樓,並且供養小孩去外國上大學。曾經,香港人對於未來的期待是世界上最樂觀最驕傲的群族。那是我們最以為榮的年代。


20年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張成績單:香港這20年經濟增長加起來是78%,中國的經濟增長是1074%,1997年新加坡的GDP連香港的一半都不到,現在是香港的90%,人口比香港少的多。20年前的瑞士和我們一樣大,但現在瑞士的經濟增長是我们的三倍。新加坡以前是我們的三分之一多一點,現在同我們差不多。


全球民調機構Yougov於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以「你認為世界在變好,還是變差;抑或兩者皆非?」題,訪問來自17個國家的1.82萬人。香港為「最悲觀國家」,逾71%受訪者認為「世界在變差」,只得8%受訪網民認為「世界在變好」。71%港人對前景悲觀。企業持續倒閉和裁員的消息流出,這個悲觀情緒還會持續擴散。31 Oct 2017, 新的 YouGov 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香港人認為機械人將會取代許多人類的工作。


美國民調機構Gallup 在 2017年年底,分別調查了55個國家或地區在過去一年的快樂指數,並了解各地對經濟未來發展的樂觀程度,香港的快樂指數排行全球尾七,成為全球10大最不快樂地區之一。有調查顯示,本港僅三成打工仔對目前工作感到快樂,快樂指數10分中只得4.45分。


不要以為只是香港人面對危機,其實全球都是這樣。矽谷引起的資訊科技風潮, 製造一間接一間的創科巨企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20多歲已是身家百億的富豪。可是,創科界的蓬勃,並沒有帶好美國的就業市場。過去數年,美國整體工資增長只維持每年0.5%增長率。近期有一本暢銷書《The End of Jobs》非常火熱。作者Taylor Pearson 嘗試解釋這個現象。在科技和全球化急速發展下,打工仔的黃金時期已過,全球將步向沒有打工仔的年代,未來將是創業家最輝煌的時候。


作者引用美國人口及職位增加的數據顯示。1948年到2000年間,職位的增加數目是人口增加的1.7倍。打工仔供不應求,有工沒有人做,但2000年至今,情況卻相反。人口增加是職位增加2.4倍。打工仔變成供過於求,不再吃香。


Pearson 提出三大原因 解釋這個逆轉現象-

一:過去10年,通訊科技和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企業能招聘任何國家的人才,大量工作正遷移至發展中國家。

二:機器不但取代了籃領工人的工作,現在更逐漸取代白領以知識為基礎的工作。

三:傳統大學學位由於供應充裕,使價值前所未有地下跌。 就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料的困難。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和機器賽跑》,這一代人面對的問題就是機器正在不斷搶走我們的工作。前幾年在深圳一個叫龍華廠區的地方,有一個企業家叫郭台銘,工人一不高興就跳樓。跳樓的結果不是郭台銘徹底改善了他的整個工廠服務加班的措施和員工宿舍的環境,而是人家用了機器人。幾年之內引入一百萬機器人。


筆者Inno Man 達人圈子創舉人《職場革命 區塊達人的崛起》作者

經筆者同意轉載自達人圈子網站

6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