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的力量大到難以想象。
為什麼?大多數社會競爭優勢,本質上都是資源優勢。只要是資源優勢,通常都可以被資本的力量瓦解。但是,用時間積累起來的優勢,則很難追上。
例如: 每天看一段SharkTank,學習成功的生意經。 每天發表一片有意義的Facebook文章。 每天思考一個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小創意。 每天和一位見聞廣博的朋友做一次有內容的溝通。
在你,因為已成習慣,難度越來越低。 在別人,因為時間差,越來越望塵莫及。
解決低效忙碌的深度工作法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的事,深度工作則是每個人的事。
生活與工作被切割成一個個碎片,這已是既成事實,我們不可能也不會想回到碎片化之前的那個田園牧歌的時代。時間在碎片中迷失,歸咎於手機沒有用,就算手機罪大惡極,末了,還得你自己決定接下來怎麼辦:
把生活過到最為充實,把工作做到最有效率,必須在碎片化中找到深度工作之路,下面有一組辦法。
1反復練習
我们都知道大脑灰质,但大脑还有近50%由“白质”构成,即髓磷脂,也叫髓鞘质,它得以产生并包裹大脑神经元轴突的过程叫作神经髓鞘化。神經髓鞘化能使神經傳導速度變快,好比由撥號變成寬帶,對高級動作技巧和反應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神經髓鞘化會在兩種情況下發生:
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自然獲得;成人也可獲得,但必須付出大量努力反復練習才行。
好消息是大腦的可塑性伴隨我們一生,也就是說,什麼時候學習都不晚,壞消息則是這並不容易。重搭大腦迴路,需要大量、反復、有針對性的練習,這就需要我們:
(1)反復練習
形成肌肉記憶是成人學習的必由之路。
(2)正確練習
仔細聆聽反饋給你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調節練習方式同樣重要——你不會想給大腦搭條錯誤的迴路。
2善用注意力剩餘
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間碎片化對我們的消磨,主要就來自於在多件事中來回切換,注意力隨之損耗,於是造成忙碌、焦灼,效率低下。
我們試圖多任務處理以獲得效率,結果卻適得其反。我們是人,人腦畢竟不是電腦,做不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接受人腦的黏性,我們只能克制多任務處理的衝動,轉而致力於兩件事:
(1)一個時間段只做一件事
不僅僅是因為專注才有效率,也因為專注才能找到工作本身的樂趣。
(2)前後相鄰的時間段盡量做相關的事情
專注做一件事,會形成注意力剩餘,對做相關的事有用,不要浪費它。把時間組塊,把相關的工作組塊,善用注意力剩餘,事半功倍。
3養成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
好習慣是最強大的,而壞習慣是最頑固的,所以要刻意養成好的工作習慣。習慣最有用之處就是自動克服拖延症,並把對工作的焦慮化解為一連串固定流程,不再需要耗費心理能量去啓動,去克服。
好的工作習慣不止一種。
比如說,美國小說家斯蒂芬·金的習慣就是每天把自己鎖在書房裡,不寫夠字數不出來。有人拜訪東歐某位被軟禁已久的作家,在其書房發現著作草稿堆滿書架,大為拜服。這位作家大笑說,如果把你軟禁起來,你也做得到。
這習慣多半不適合你,但你得形成自己的好習慣。不然,每天光決定何時開始工作這件事,就夠折磨你一整天的。
下面這些模式都可行,看看哪個適合你:
(1)隔絕模式:工作時與世隔絕,像僧侶一樣;
(2)雙模式:在兩種模式中切換,既像僧侶一般與世隔絕,也有正常生活;
(3)節奏模式:定期,最好是每天,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節奏;
(4)記者模式:記者有截稿期,按需寫作。
4敢於關機
定一個時間,比如每天晚上9點,最後查一次郵件和待辦事項,然後結束工作,不再查郵件,不再查短信,不再刷微信朋友圈,最好關機。實在做不到的話,至少把工作手機與生活手機分開,關掉工作手機。
5做一件大事
把視線從眼前事務中抽出來,往遠方看,當然也不要太遠。給自己定下未來半年到一年要做成的一件大事,然後去完成它。
理想目標-導航分解-針對性行動-優化調整-朝下一個目標迭代提高,這是擺脫低效忙碌的終極大法。
筆者Inno Man 達人圈子創舉人,《職場革命 區塊達人的崛起》作者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xo.hk
Email: info@coxo.hk
經筆者同意轉載自達人圈子網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