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受歡迎嗎?



我推介一本書給你,這本書是《Popular: The Power of Likability in a Status-Obsessed World》中文版《如何擁有好人緣:發揮好人緣的力量,擺脫成長的陰影,成為別人眼中最受歡迎的人》,作者是Mitch Prinstein。



你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嗎?

Prinstein考察歡迎度的方法是把人分成「被接受」、「被爭議」、「一般人」、「被忽略」、「被拒絕」和五種類型,其中歡迎度最高的是「被接受」和「被爭議」這兩種類型。

荷蘭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社交水平的影響是從一歲就開始了。研究表明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是孩子跟你很親密、但也能暫時離開你,跟老師和同學玩。如果是跟家長很疏遠、或者一時半刻都離不開家長,那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有問題,他長大就會面臨社交困難。

而想要預測一個五歲的小孩過兩年之後在同學中的歡迎度如何,一個好辦法是聽他媽媽如何評價他。如果媽媽說起自己的孩子都是用一些溫暖的詞彙,充滿喜悅和自豪,那就說明母子互動良好,這個小孩在將來很長時間內都會跟同學相處的很好。如果媽媽一說起孩子就是各種抱怨,那這個孩子就很可能特別具有攻擊性。

所以歡迎度是個需要你贏在起跑線上的項目。而且贏了起跑線還不夠,後面還有新的關卡。

十三歲是關鍵節點。人腦中有個區域叫「腹側紋狀體」,負責大腦的獎勵系統,能在某些情境之下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從十三歲開始,腹側紋狀體給的獎勵,重點偏向於社交領域。

十三歲以前,我們重視父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過了十三歲,我們對同輩人的重視,就超過了對師長的重視。我們開始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地位」。

十三歲以前,那些學習好、聽話的孩子受到同學歡迎,因為老師喜歡他們。過了十三歲,「老師喜歡誰」可就倒霉了。學習好的孩子可能恰恰因為被老師喜歡,而被同學不喜歡。很多死讀書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心裡有了陰影,一輩子都不合群,成了「被拒絕」的角色。

到了這一步,想要提高歡迎度,你就面臨一個矛盾的選擇 —— 到底是專注提高社會地位,還是老實一點,滿足於「被接受」甚至「被忽略」。

提高社會地位的快速辦法是做個「Cool」小孩。什麼叫「Cool」呢?我聽說過一個最科學的「Cool」的定義是「對不合理的主流的正當的打破」。也許你認為其中「正當」二字很重要 —— 但是對青春少年來說,「Cool」關鍵詞是「打破」。

被同學評價為最Cool的孩子,會故意做一些另類的事情:食煙飲酒、超市盜竊。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什麼享受,更不是為了什麼物質利益,而純粹是他們覺得做這些事很刺激。夠膽做這些事的孩子是最早有女朋友或男朋友的,他們是其他孩子心目中的明星。

更直截了當的辦法是欺負其他小孩。別人沒有招惹你,而你為了建立自己的權威,要主動欺負他。如果你覺得這種行為無法接受,那是你在成年人的文明世界里生活得太久,你忘了,通過打擊別人建立地位是靈長類動物的本性。我們看現在熱烈討論的校園欺凌、童黨欺凌和網絡欺凌現象,根源就在於這個本性的流露。

按照Prinstein的分類法,Cool小孩和通過打擊別人上位的人當然都是「被爭議」的角色。地位高的人哪有不被爭議的?高中裡最受同學歡迎的女生從來都不是那種淑女,而是美麗而驕傲、善於社交更善於打擊的「女王」。女王不但受男生歡迎,而且被女生崇拜,她們是所有的同學聚會邀請對象,走到哪裡都帶著跟班,有著社會頭面人物的氣質。

但是興一利必生一弊。Prinstein在書中說,高中女王這種人設雖然在高中階段一時爽,可是高中畢業以後就沒有以前的風光了。一個環境中的競爭優勢換個環境就可能是劣勢,保持社會地位的技能不是永恆的。

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研究者鎖定了一批十三歲這年在學校里地位最高的Cool小孩,然後等待了十年。十年間這些孩子各奔東西,現在做什麼工作的都有。在他們二十三歲這年,研究者走遍全國,把他們一個一個找到,看看他們是不是還像當年那麼Cool。

他們現在一點兒都不Cool。有很多人酗酒和吸食大麻,生活一塌糊塗。當年越Cool的孩子,現在越不容易交到真心朋友,他們的朋友普遍比同齡人少,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他們總是抱怨別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地位曾經有多麼高……他們永遠停留在了十三歲。Prinstein自己調研過的一位高中女王,因為參加了太多聚會沒有時間學習,最後未能考上大學,後來男朋友也跟她分手了,現在日子過得不怎麼樣。

所以「被爭議」不見得是個明智的選擇。但是你更不要選「被拒絕」。有研究發現,高中時代被拒絕的人,一直到大學、甚至此後一生之中,都有可能背上一個被拒絕的社交精神枷鎖:他會戴著受害者的有色眼鏡觀察世界,把各種偶然事件解讀成別人故意欺負自己。

Prinstein的結論是你應該追求做一個「被接受」的人。喜歡你的人比較多,不喜歡你的人很少,也許沒有高中女王那麼引人注目,但長期看來生活總是很愉快。這是一個有點矛盾的選擇,因為選擇了被接受,就等於選擇了低調。生活中被爭議的人遠遠少於被接受的人,但是Prinstein估計,所有地位高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是「被爭議」型,只有35%是「被接受」型。

而且這也不是你想選就能選的。研究表明人的歡迎度類型非常穩定,在這個環境里是什麼類型,換個環境還是什麼類型。但是別擔心!我發現所有這些有關人的優良品性的心理學學說都有個共同的矛盾位:一方面它說人的性質很穩定(否則這個學說就毫無意義),一方面它又說你要真的想改也能改(否則這個學說就給不到人希望)。

Prinstein給了我們希望。想要做個「被接受」的人,你應該做到: – 要幫助別人,而不是只顧自己的需求; – 要關注別人,而不是只想要被關注; – 要精心培養深入的關係,而不是收集更多的Facebook朋友; – 要讓別人感受到接納和歡迎,而不是自己感覺高人一等。

Prinstein的歡迎度課程在大學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每年都領著好幾百個學生做一個大實驗:假裝一天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實驗結果是在這一天裡,別人真的更歡迎你了。

所以,一方面是「高中永不結束」,青少年時代的社交精神枷鎖可能會伴隨你的一生;一方面是哪怕你願意假裝,你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歡迎度。有些素質是遺傳和環境給的,但你似乎總有選擇權。選擇怎樣對待別人,就是選擇自己是個什麼人。選擇自己是個什麼人,就是選擇下一代是個什麼人。



筆者Inno Man 達人圈子創舉人《職場革命 區塊達人的崛起》作者

經筆者同意轉載自達人圈子網站


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